论述题命题来源:来自于重点内容的应用和基本问题的处理等,着重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攻略:
(1)围绕题目提问,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对要点逐一展开叙述。
(2)分点作答,每个要点要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努力,内容多多益善。
(3)如果内容完全没头绪,请参考客观题相关答案内容。
考点 1:试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内在的两重性。
答:
(1)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有内在的两重性。抒情主人公是一致的,但借以表示其内心世界的形式却是十分多样的。一些诗显然是遵照传统格式的,另一些诗却分明在否定传统。理想和现实的东西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并行不悖,形成了复杂的结合。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时而以一个大写高雅而不切实际的浪漫派贵族诗歌的诗人出面,时而以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出面,给十四行诗的传统格式投入了深刻的生活内容,这种内容要求语言形象既要远离风流韵事,又要不用优雅的词句奉承妇女。
(2)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重性还在于:其中一些诗显然是文学习作,另一些则无疑洋溢着真情实感;一方面诗人在寻求较为巧妙的语言形象,另一方面,诗人自己、读者则被他的真诚的感情所感动。
考点 2:论述莎士比亚的喜剧艺术对前人喜剧精华的吸取。
答:
(1)莎士比亚的喜剧与古希腊的新喜剧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新喜剧在题材上多写日常生活和青年男女爱情,属于世态喜剧,而不是写重大社会题材;新喜剧比较轻松活泼,机智灵活,充满了生活气息,莎士比亚的喜剧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他的喜剧抒情温柔有加,讽刺性、批判性淡化。
(2)他的喜剧还受中世纪市民戏剧的影响,特别是笑剧,笑剧以戏谑的手法反映市民生活,表现他们的人生哲学。莎士比亚喜剧中人物互相捉弄的情节显然颇似笑剧。
(3)他的早期喜剧还受“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李利的“高级喜剧”的影响。剧情靠一系列的欺骗、假扮、巧合、错认等手法来推动,人物定型化,语言粗鲁,排斥平民化,追求贵族化。但是莎士比亚来自于下层,因此更多地吸收了民间的成分,他的创作具有人民性,许多插科打诨的、反唇相讥的、搞笑的场面都与民间闹剧并无二致,他的剧作植根于人民大众,因此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
(4)对莎士比亚喜剧产生影响的另一人是“大学才子派”的格林,其擅长于处理纷繁复杂的线索,扩大了喜剧的容量。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可以跟格林的相抗衡。格林笔下的女性非常理想化,她们的爱既没有情欲也没有利己主义,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爱,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也具有这样的品格。
考点 3:述莎士比亚《无事生非》中的层层圈套。
答:
(1)剧中大的圈套有两个,小的圈套有三个。
(2)大的圈套一是约翰等人设计让克劳狄奥看到希罗与别的男人约会的假象,二是亲王等人假传贝特丽丝与培尼狄克各自的心意,让双方被感动。
(3)小圈套是在假面舞会上,约翰明知戴假面具的是克劳狄奥,却故意把他错当成培尼狄克,说亲王迷恋上了希罗,克劳狄奥怀疑起亲王对自己的友谊。贝特丽丝明知道戴假面具的是培尼狄克,可装作不知道,乘机好好奚落了他一番。薄拉契奥和康拉德在议论干坏事,巡丁偷听到,将他们逮捕,这成了破希罗贞洁案的关键证人。
考点 4:论述学者对于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共识。
答:
(1)悲剧主人公往往是贵族、帝王将相。哈姆莱特是王子,李尔是国王,麦克白是大将和国王,奥赛罗也是大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显要贵族的公子和小姐,泰门是大富翁,他们都出身高贵,不是等闲之辈。
(2)悲剧通常以高贵人物的死亡而结束。前面所列举的人物都趋于毁灭,高贵人物的死其效果更悲怆,更容易博得观众读者的同情和怜悯。
(3)悲剧人物的行动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他们所做的是自由选择,可是他们在性格上都有缺陷,因而他们的选择往往使他们走向不幸结局。
(4)莎士比亚不满足于写悲剧人物与外界的矛盾冲突,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突出描写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
考点 5:论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似点。
答:
(1)它们共同谱写了纯洁爱情的篇章,歌颂了真善美,反映了人类的共性:人类渴望爱情幸福,生活甜蜜。
(2)它们都抨击了封建制度,尤其是家长包办婚姻制,强调个性解放,自由恋爱。
(3)两部作品都有令人欣慰的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个年轻人的惨死使两家的家长看到了血的教训,世仇化为乌有,握手言欢。梁祝虽“生不能同衾”,但“死亦同穴”,并双双化蝶在百花丛中永不分离,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
(4)两剧都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融合的手法。莎士比亚如实地展现了封建时代家长制和年轻人新观念之间的冲突,写了无道理的械斗,触目惊心的死亡,也如实地展现了当时生活的时尚,在这些现实的情景中推出两个可爱的、生机勃勃的年轻人,莎士比亚动用了英语里一切美好的词汇来极力讴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美丽、执着、热情入狂,并精心设计了许多如诗如画的场面,整个剧完全是一部诗剧,是爱情的诗剧。《梁祝》中楼台相会,十八里相送,情意绵绵的话也具有浪漫主义的情调,至于最后的化蝶更是充满了幻想的色彩。 (5)从人物的离合关系来看,都经历了合——离——合。罗密欧与朱丽叶自从舞会上相识,到花园盟誓,私下结婚,几乎都在一起,直到提伯尔特被杀死,罗密欧被迫逃亡,这是分,最后两人合死合葬,这是合;梁祝上学读书,命运把他们连在了一起,这是合,但父母强行拆散他们,这是分,最后坟墓成全了他们的心意,这是合。
考点 6:论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差异。
答:
(1)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反封建精神更强烈,更主动,更坚强,他们采取秘密结婚的方式打破包办婚姻制,蔑视世俗的观念和父母的专制。梁祝的斗争显得软弱和忍让,梁山伯只是忧郁寡欢,抑郁而死,既没想到私奔,也没想到私下结婚,祝英台被迫嫁与他人,好在坟墓开裂,圆了她的心愿。
(2)它们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是自然与人格心灵冥合的最高审美境界,梁祝化蝶就是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艺术化。西方人的悲剧意识强烈,两个年轻人血染舞台所产生的悲壮气氛更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3)两对恋人虽然都是反封建,但反的具体内容有差异。罗密欧与朱丽叶反的是封建家族间无道理的宿仇,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反的是门第观念。
(4)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比梁山伯与祝英台幸福系数高一些,至少他们还享受过男女的欢爱,渡过新婚之夜,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合而为一,死而无憾了,而梁祝则连拥抱和接吻都没有。(5)二者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罗密欧与朱丽叶》热烈奔放,如火如荼,而《梁祝》含蓄内向,温情脉脉。
考点 7:哈姆莱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延宕的王子”,试分析其行动犹豫的原因。
答:
(1)由于他所面对的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哈姆莱特还不能担当“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因而,他的复仇以及他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因为找不到复仇的方法,而是因为他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涉及到了人的生存、死亡与灵魂等形而上的问题。残酷的现实使哈姆莱特认识到,人并不像人文主义者所颂扬的那样如神一般圣洁,相反,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会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趋于“混乱”。在他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十足的坏人”,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的本性”,世界也正因此成了“牢狱”和“荒原”。
考点 8:试分析莎士比亚晚年多写传奇剧的原因。
答:
(1)主观原因:他目睹了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社会现实的种种丑恶,重重矛盾,他愤懑激越,他想要肯定自己的理想,可是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理想的基础,于是他开始倾向于传奇故事,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在幻想的王国中借助神力来消除罪恶,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使美好事物取得胜利,并对邪恶势力采取宽恕和解的办法,使其经过道德上的新生从而改邪归正。
(2)客观原因:①受到当时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适应贵族趣味的浪漫传奇文学作品在17世纪初大大盛行;②詹姆斯一世登台后,王室对戏剧的兴趣大增,他们把剧团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这就意味着剧团必须听命于王室,他们喜欢看什么,你就得演什么,他们当然不会喜欢莎士比亚所写的抨击时弊的悲剧,而对传奇剧格外偏爱,由此,传奇剧发达起来。
考点 9:试分析莎士比亚在作品中采用希腊神话原型的原因。
答:
(1)第一个原因是集体无意识的催生。希腊神话中的宇宙观、自然观、伦理观、男女地位观念、权力意识、复仇意识等等千百年来一直影响了后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里有集体无意识的积淀,有人类记忆的印痕。也许在某些方面莎士比亚并非有意识地、自觉地去追求,但集体无意识在他的潜意识中打下了烙印,会悄然左右着他的艺术想象。
(2)第二个原因是莎士比亚在作品中运用神话原型表达了一种情愫——对远古文化的追崇,对祖先的眷念,对古希腊文明的向往和憧憬。古希腊文明是一种鲜活的人本文化,表面上写神,实际上写人,充分展示人性的方方面面。莎士比亚把古希腊的因子移植到作品中,在某种程度上重现了古希腊人的光辉。
扩展阅读:
莎士比亚研究填空题练习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简答题练习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论述题练习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前言考点——创作年表和作品魅力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第1章考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第2章考点——莎士比亚历史剧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第3章考点——莎士比亚喜剧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第4章考点——莎士比亚悲剧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第5章考点——莎士比亚传奇剧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第6章考点——莎士比亚与基督教
安徽自考莎士比亚研究第7章考点——莎士比亚与古希腊神话